【書的N種拆解法】《深度洞察力》洞察力=認識自己+了解別人的看法

無論是業務技巧、商務談判、會議交流、同理心展現、情緒管理等跟人有關的溝通中,本質上都是圍繞在一個核心能力,那就是「自我覺察力」。很多時候不是自己為好,就代表所有人都好,其中還牽涉到別人的感受,

如同《從A到A+》裡有提到「第五級領導者」的概念,當團隊遭遇到挫折與失敗時,第五級領導者會看著鏡中的自己,並承擔起這些責任。這其實也說到,不論是領導者還是個人,能否檢視自我,並且能以「換位思考」的角度來了解對方現在的處境與真實需要,這種「洞察力」將成為未來人才必備的基礎功底。

《深度洞察力》就針對洞察力的培養與內外環境中的迷思與事實,幫助我們找出「我是誰?」背後的深度省思的能力。

2018深度洞察力01.png

■知識脈絡
本書從自我覺察力的培養中,解析過往的迷思與真相。並從內在與外在洞察力的培養,來檢視個人對自我的理解以及外部對你的理解。

書中的知識結構分為三大類

第一部分:洞察力的先備知識:培養洞察力的障礙與基石〈第2、3、4章〉
第二部分:內在洞察力:內在自我覺察的迷思與事實〈第5、6章〉
第三部分:外在洞察力:外在自我覺察的迷思與事實〈第7、8章〉

此外對於培養領導者來看,洞察力也是必不可少的能力,書中在第四部份解析了領導者如何在團隊裡,透過洞察力的運用,讓團隊也擁有洞察的能力。


對於領讀人來說,要行銷這場讀書會有一個主軸「自我認識者」如何藉由書中的概念,啟發對於內在的理解,並能以系統化的方式來培養覺察能力。

2018深度洞察力02.png

■RSC讀書會設計

根據領人的需求,找出可能的解決方案,並且從中發展出
讀書會的設計上,首先先思考這場讀書會所要呈現的結果,這包含了三種目標:

第一,理解洞察力的應用
第二,如何培養洞察力
第三,解析洞察力的最大盲點

針對這三種目標,領讀人在事前從書中找出哪些章節的知識概念,可以來支持目標的達成。尋找的方式可以從個章節中,配置到對應的目標,或是從書中的架構來做目標的設計。但整體的主軸在於個人了解到洞察力的培養。

2018深度洞察力03.png

■知識萃取階段

帶領讀書會上,可以從共讀的方式,讓參與者各自選擇自己想要讀的章節,另外也可以由領讀人直接導讀書中的重點。

分組共讀章節,主要聚焦在第2-8章節,這些章節主要呈現的內容在於自我覺察的基本認知以及內外層面的覺察力培養。在更進階加上9-10章節,主要談到的是領導團隊時如何洞察力。

在共讀後的知識沉澱上,可以從「一三一法」寫下一章節的一段話解釋、三個重點,重點類型可以包含概念、流程步驟,或是思維誤區來做重點的篩選。最後一項一的部分則是思考,這章節對於個人覺察力的培養怎麼應用。


■領讀人導讀設計

針對領毒人自行導讀書中章節,不僅是從書中的內容來講述,還要思考怎麼講出重點,這個重點在於大環境下的趨勢,對於有洞察力與沒有的差異,以及缺乏洞察力常見到的現象。

所以整個解構內容就會呈現出這種樣貌:

1.洞察力的重要性
如何透過洞察力,讓你在工作或生活中,過得更好更有效率
2.自我啟法:
透過洞察力的培養,讓人生不只是為了生活,更是找出自己未曾看見的天賦。
3.實際觀察法:
用什麼樣的方法檢視自己的認知盲區。

■共創階段的應用

自我覺察的本質,就是看到「別人認識我,我卻不認識」的區塊,這就是周哈里窗模型來結合實踐。

第一步,先讓每個人透過周哈理窗的四個格子中,寫下你對自己的了解,以及別人對你的了解,還是設想你不知道別人知道你的空格。

第二步,領讀人從書中所提供「認識自己的七種方法」,來列出表格,讓每個人針對這七項,各自寫下自己的觀點與想法。

第三步,讓每位參與者分享各自的「認識自我七步法」。這時每位聽眾手上拿出另一章空白表單,寫下對於分享者在分享時所看到的優點與特質。

第四步,當每位分享者分享完後,讓把每個人對於他人分享的紀錄,交給對方。這時就可以從個人主觀的認識,以及別人客觀的視角來交互檢視,自己未曾看到的自己。

最後在讀書會結束時,可以給參與者在生活中實踐的應用法,透過線上社群群的公開分享,或是小社群內來分享自我覺察力的培養。

分享的內容包含三個層面:

觀點陳述:自己看到的觀點
跳脫框架思考:如果是局外人會是怎麼思考
換位思考:假如你是對方,又會因為哪些沒看到的資訊影響你的選擇。

透過不同視角的檢視與分享,以及線上社群的交流,讓讀書會後能夠除了理解自我覺察的認知外,還能落實在生活中持續的練習。
 

2018深度洞察力04.pn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書粉聯盟 的頭像
    書粉聯盟

    書粉聯盟

    書粉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