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117愛的語言:非暴力溝通.png

暴力不只有肉體上的傷害,還有語言上的衝突。然而,語言上的傷害所造成的創傷,往往是更具有殺傷力的暴力行為。

常見的比如說,指責、嘲諷或是人群標籤化,這種暴力話語的出現,人們不是都喜歡和諧關係,為什麼還會有暴力語言的出現,這背後都隱含了潛在邏輯。

 

01暴力語言的開端,內在需求的不滿

通常暴力的話語,源自我們主觀的意識評價,而忽略了對事實的客觀思考。

當我們把事實跟自我評價一起說的時候,往往就容易產生評判。

這些話語通常會從幾個詞彙來顯現:「我覺得」、「我認為」、「你都是」等都是基於主觀想法出發。

 

02分享感覺是化解衝突的開始

這是不是說,我們不能從主觀意識來表達,《愛的語言》裡更準確地以「想法」跟「感受」來釐清,不是不能用主觀來分享,而是分享中,你所分享是以「感受」為主體。

分享想法是一種評價:評價是你認為,你覺得的主觀想法,會把你的主觀強制給予對方。

分享感受是一種感覺:分享感受則是以我情緒上的感覺為出發,從你的「滿足」與「不滿足」想法中表達出來的感覺。

例如:「我覺得我踢足球踢的不好」,這就是評價,它帶有明確性,沒有表達感受;相對於感受的表達:「身為足球隊員,我感覺很挫折、難過」,這就是一種表達感受。

 

03明確具體的感受

雖然理解暴力語言的產生,是因為感受上的評價,所以從分享感覺以「我想要滿足」的感受,那麼什麼時候要用,就是當你感覺到「不滿足」時。

人的感受是由自己的需要所產生,不是從對方的行為導致的。所以當我們的需要沒有被滿足時,傷害語言也就會油然而出。

這就是說,一旦發現自己的需要,就必須要直接說出,把這些不滿足的感覺,能夠被具體化的描述,如果太過於抽象模糊,別人也從法明確知道你要什麼。

當我們能夠把情緒說出來,而不是帶著情緒在說話,這時你喚起的是彼此感性與同理心。


【推薦書會|健康心靈門派】
Memo心靈書影會

書影會.png

 

 

arrow
arrow

    書粉聯盟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